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
结题鉴定会在我所召开
2017年12月4日,“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此课题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家珑先生主持,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20480)。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鉴定。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守龙先生、江苏省教科院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扬州教科院原副院长辜伟节教授和南京市教研室原主任汪笑梅女士等为课题进行了结题论证。

朱家珑先生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缘起、队伍建设、研究策略,以及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并委托课题组核心成员周彦就课题的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成果与影响、改进与完善、研究成果等作了详细介绍。课题组通过语文素养的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从不同角度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结构、学段特征、基础要素及脉络走向等,在了解当前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前提下,努力解决教学实践中,在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并与理论研究的成果结合,分别从教材、教学、评价、教师的角度来进行实践研究。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视角探索各自的规律、策略,为实践改进提供建议,进而完善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素养目标与内容体系。课题组在省级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76篇,其中6篇发表于CSSCI或核心期刊,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5篇。课题组撰写的课题专著《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和选编的《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成果文集》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随后专家组成员对课题成果进行了论证评议。
吴永军教授认为,该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对以后的语文素养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起到了奠基作用;课题集群化、规模化的实践推进,带动和促进了一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材的变革和建设;课题具有丰富的物化成果,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辜伟节先生认为,该课题有高位的价值追求、独特的引领主张、规范的运作机制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提出建议课题结题后,课题组能继续突出语文素养养成主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指导知识建构的研究。

汪笑梅女士指出,课题对语文核心素养做了系统、充分的文献研究,同时回应了很多现实问题,体现了研究的深度。

张晓东博士认为,语文素养养成是一个永恒命题,课题组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体现了一种视野和眼光,课题研究提供了语文教育教学交流对话的平台,实现了项目的超越,课题还是重要的动力源泉,为凤凰母语研究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蔡守龙先生在总结时指出,该课题规范、专业、有影响、有特色,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理论创新、分专题的实践探索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课题成果数量多且与研究内容的匹配度高。

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组完成了研究任务,达成了预定目标,同意结题。经过专家合议,形成了综合性鉴定意见,蔡守龙先生代表鉴定组宣读了鉴定意见,课题鉴定会圆满结束。
(葛杰供稿,课题部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