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习作教学1: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 傅登顺 建德市月亮湾小学 教学方法: 能力导向,以练为主 在习作教学实施过程中, 训练是主体、主线, 促使习作知识向学生习作能力的转换。 1.确保全程训练。 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 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 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习作是一种能力与技能,它们的形成主要依赖训练。 (1)“精读课文”训练。精读课文由名家名篇组成, 是习作教学的范文, 也是学生习作材料提取、筛选, 文章结构安排、表达方式方法提供的“好标准”。 (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训练。“交流平台” 是对精读课文习作知识的归纳、梳理、提炼, 是一次从感性向理性认知思维的提升, 因此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 而是要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展开过程。“初试身手”是对习作重点知识的尝试实践, 目的是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内化。 (3)“习作例文”训练。“习作例文”的主要功能是 向学生“演示”知识。“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相比更 浅显更贴近学生生活, 因此模仿与借鉴性更强。习作不 光需要知识, 还离不开技巧。“方法 + 技巧”, 相当于 习作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整合。然后让学生借鉴“习作例文”的方法、技巧组织“我来出题目”“我来 编提纲”“我来说内容”等, 预写构思训练。 2. 突出重点训练。 习作单元最终是为了完成一篇习作, 如何使“习 作”顺理成章, 不仅离不开事先的训练, 更需要“习作” 成就一篇习作成果的全程训练。 (1)语境创设。对习作语境的创设, 是现代习作教 学的共识,也是对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核心理念的落实。 语境主要包括“写什么”“写给谁”“为什么写”“写了 有什么作用”“怎么写”等, 具体某次习作会有不同的 组合。如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写一件事, 把事情写清 楚”。“一件事”是题材范围,“写清楚”目标重点,“写 给谁”“怎么写”“写了有什么用”需要习作前确定好, 这样语境创设才会使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更大。本单元 “习作”给学生提供了 8 个备选话题。 语境创设需一是先组织集体讨论。在少数服从多 数的原则下选定大家公认的话题。如“捉蚊趣事”, 从 学生经验出发构想,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捉 蚊的经过,“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二是完善语境要素。 话题中“写给谁”“写了有什么用”“怎么写”等语境要 素是不明确的, 需要起草前确定好。三是集中某一个话 题。从 8 个备选话题中确定一个, 语境创设需要展开创 设训练, 为个体选择话题创设语境做示范。 (2)过程推进。语境创设是习作过程的首要环节, 而从构思到完稿写作过程的展开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之 处, 其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最大困 难。这也是以往习作教学所缺位的。一次习作大致需要 经历预写、起草、修改、校对和发布过程。下文重点从 三个重要环节加以说明。 一是内容确定从说到写的推进。首先确定习作话 题, 并展开话题内容多交流, 交流过程可以在听取他 人建议的情况下再调整与补充。接受在内心构思的基 础上把构思内容从头到尾说下来, 在听取他人评价的 基础上进行修改。说的过程也是一次打开思维、进一 步清晰、修正内容于顺序的过程, 是为写做铺垫。然 后要求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下来后再交流完善。这样 的程序安排使学生从“预热”向全身心投入迈进, 并 突出重点。 二是提供例文支架完善结构。习作支架是学生习 作帮助系统, 它形式和作用多元, 如有概念支架、策略 支架、范文支架、例文支架, 形式有文本、问题、提纲、 思维导图等。其中例文支架深受学生欢迎, 而“习作例 文”就是例文支架。教学中教师要完善重点内容, 对照 例文完善全文。如果觉得教材例文不够或不够典型, 教 师可以另选其他例文。在例文支架使用中要注意在类 型整合和模仿基础上的创新。 三是围绕初稿展开语境评改。如将《捉蚊趣事》的 习作初稿读给同桌、同学、家长, 听取他们的反馈, 然 后进一步完善修改。这既落实了交际目的, 又解决实际 问题, 使学生领悟到习作对自我认知、现实生活和社会 需要的作用,从习作功能性激发学生习作的内驱动力。
|